水川放歌(古風十首)
文/蘇志文
錦繡蔣灣
錦繡蔣灣太極圓,陰魚陽魚南北環。
龍山鎮守深峽肅,云客歡游鏡水安。
五柳影中嘗佳味,仁壽峰前聚美餐。
筆架山腳學垂釣,均安村畔賞南山。
順安天男奪俊彥,熙春鹿女醉椒蘭。
雙堿坪上馳蠟象,眠獅灣下種銀田。
六德書院領風韻,烏金國學繼前賢。
人文后浪推前浪,太極神鯤躍千年。


春風古柳
春風古柳一川柔,左公珍株百年留。
麻林坪抱荷花淀,臘梅嘴銜柳葉洲。
不見石杠斷商筏,凝眸砥柱架橋頭。
張家灣后通衢越,石嘴山前曲道游。
鳳園一夏游花海,大坪三秋展畫軸。
紅柳堿灘修闊道,黃河沙畔鑄鴻猷。
斗母啟航舞長袖,重坪開幕臺上搊。
黃崖娘娘來伴唱,仙女過河放歌喉。
濕地公園
濕地公園昔日荒,白灘黑堿不生糧。
時逢盛世耕奇卉,勢得和局種嘉芳。
倚榭讀萍思穩定,扶亭賞柳品垂揚。
碧藻團團葭一淀,紅荷點點花半塘。
春來神女才剪柳,冬駐仙羽又趕場。
鴛鴦有緣交頸臥,野鴨無意逐鮒翔。
休閑度假來垂釣,舒心愜意列池旁。
意象禪修學菩提,形若打坐煉金剛。


金口流珠
白榆公路伴金溝,品紅慢道連沃疇。
越野踏青過濕地,沿河看景飆飛舟。
曲徑尋漁百塘轉,闊道賞櫻十里游。
動力公司釀玉液,城鄉飲水安無憂。
行政機關齊坐鎮,車水馬龍看人流。
小學幼園書聲瑯,銀行郵局服務周。
眾商聚首活市場,供電大樓昂彩頭。
黃河大橋通古鎮,浪罷青城逛蘭州。
鳳凰展翅
張莊崖頭供水池,獨創一格萬人迷。
夏秋引得通水入,冬春巧把黃河移。
廟坪向西拜雷祖,鳳凰朝東展金翅。
仁壽村里賞書畫,條城橋頭觀琴棋。
五條溝連大川渡,一泵房接工農渠。
碾子口前商號老,陶家坪后巨湘謎。
忠字樓下一洞貫,王家渠上兩槐依。
青城開發借過道,古鎮旅游辟通衢。


大船古渡
盛世朝陽放光芒,大渡春曉鑄輝煌。
神鐘捍雹一天警,武當毓秀滿地香。
大船載史千秋去,古渡流芳百世長。
柳爺暗暗固墩穩,水車明明提水忙。
狄青渡河萬馬嘯,廟兒溝口千軍航。
花村錦繡三套美,龍灘垂銘二英殤
非遺傳唱西廂調,曉霞創作曲子腔。
古韻悠悠煥愿景:仁和孝雅福壽康。
鶯歌長鳴
紅灣隧道高又寬,一坡直入鶯歌灣。
碧水滾滾左手來,黃岫紛紛列右邊。
三村坐落長坪屲,九曲環繞小河灘。
魏家灣里蔬菜美,關家坪上瓜果甜。
家家進出兩溝界,戶戶來往一灣連。
盤桓曲道沿莊北,大峽通衢貫村南。
牧羊脫貧農家樂,養豬致富民心歡。
昔日黃濤淹綠汀,如今岸邊護網巖。
關溝毓秀
舉目驚嘆玄武巖,進溝話說關家團。
民國十年秋八月,響馬十賊劫掠殘。
遠峰借來神槍手,流匪誤入崗崗泉。
馬驚棗林盡剿滅,戰利公繳白云觀。
民團護送官學賈,皋蘭縣府授其權。
投資致教嫡庶子,出類拔萃關涇川。
朝大畢業回桑梓,青城中學創辦班。
而今滿溝毓秀景,酒醃紅棗誰摘鮮?


高峽平湖
南憑鹿谷八景觀,北倚魏家一山肩。
鋼墻斷水調野浪,鐵壁鎖峽鎮雄關。
濤飛壩下云集結,電流國網浪開源。
長虹道道量天闊,高塔排排丈地寬。
客賞一峽卅六景,船游九曲十八灣。
洋人招手狼舌吐,煮鍋沉舟魚膽寒。
敢登天橋見宮娥,可敬鬼斧裁華山。
至今庫底腳印在,踏石留痕說魯班。
條城四洲
夾河煙樹百囀歡,古鎮北灘臥紅灣。
閑情蕩舟漁家傲,逸致磨船高公賢。
劉家沙上紅柳排,周家兵中特務連。
怎奈大軍克蘭州,風聲鶴唳伐木完。
碧波滾滾蒹葭汀,紅鴨嚷嚷芼蠟灘。
石咀南瞰綠洲動,黃崖北望畫舫拴。
橋東石杠斷商筏,路右砥柱翻軍船。
四洲風情史與景,長使游子嘆逝川!
作者簡介蘇志文,生于1951年,祖籍千年古鎮青城,白銀市水川鎮大川渡人。甘肅省詩詞學會會員,白銀市作協會員,甘肅教育學院美術系畢業,中學高級教師。主講高中、初中語文、政史、美術等課程。1994-1998年被借調參加《白銀區志》水川部分的撰稿工作。撰寫《〈西廂調〉小曲》為白銀市獲得國家級非遺(兩項)之一“曲子戲”。參與《白銀民間民俗文化(故事)集》編寫并任文化集責任編輯。其散文、詩詞、長歌、楹聯、散文詩、歌詞、賦頌、雜文、評論、繪畫、題花、消息、通訊、調查報告、教學論文等曾刊見國家級和省市級報刋雜志及文萃。力軍文學朗誦聯盟公眾平臺理事、運行副總監。

相關鏈接:
白銀水川

水川鎮位于甘肅省中部白銀市南郊的黃河北岸,大峽烏金兩水電,東西卅里一川貫,勢成長半橢圓盆地,十大山脈環而拱之,十二大溝勻而界之,十二大坪基而擁之。南與千年古鎮青城一衣帶水,兩鎮同抱一河,三川共守一野,均屬條城腹地。是古絲綢路上的水旱碼頭必經之域,異族政權拓疆廣域的捷徑過道,唐宋元明諸代的要塞邊關,也是萬里九曲線上人杰地靈、物華天寶的黃河明珠。
神秘水川,魅力水川
